有學者曾形容:“每30秒世界上就有一位糖尿病患者失去他們的肢體!”并非夸張!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,雙足占全身體表面積不到2%,卻包含了26塊骨頭、29個關節(jié)、42條肌肉和25條肌腱,負起支撐身體的重任。
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嚴重和治療費用最高的慢性并發(fā)癥之一。目前我國糖尿病足呈現(xiàn)出治愈率提高、截肢率明顯下降,但發(fā)病率卻逐年升高的趨勢,日益成為最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之一。因此,在糖尿病患者中開展對足部問題的早期預防和治療將有重要的意義,也就是說,我們首先要“知足”。
什么是糖尿病足?
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踝關節(jié)以遠的足部血管、神經出現(xiàn)病變,導致足部供血不足,感覺異常,并出現(xiàn)潰爛,感染癥狀,嚴重者可影響肌肉及骨骼,導致組織壞死甚至截肢。
也就是說糖尿病足具有三個要素:一是發(fā)生于糖尿病患者;二是足部存在潰瘍、壞疽、感染;三是合并不同程度的神經和(或)血管病變。正因為糖尿病足是多種因素導致、表現(xiàn)形式各異,故稱其為發(fā)生于糖尿病患者足部的一組綜合征,而不是單一癥狀。三者缺一不可,否則就不能稱其為糖尿病足。
為此,我們需要讓大家了解糖尿病足早期都會出現(xiàn)哪些明顯的癥狀?
1、足部感覺遲鈍、有腳踩棉絮感
下肢神經的病變,會使患者的下肢皮膚出現(xiàn)因無汗而干燥,并且肢端會伴有刺痛、灼痛、麻木,甚至感覺遲鈍或喪失,其特點是呈襪套樣改變,或者有腳踩棉絮感,甚至會使得足部出現(xiàn)畸形,如鷹爪趾、榔頭趾、骨性突起、關節(jié)活動障礙、夏柯氏關節(jié)。
2、下肢皮膚干燥、色素沉著、肌肉萎縮
由于營養(yǎng)不良,肌肉出現(xiàn)萎縮,皮膚變得干燥彈性差,皮膚溫度也會降低,并且出現(xiàn)皮膚顏色變暗。下肢的動脈搏動會減弱或消失,并且在血管狹窄處可能聞血管雜音。
3、間歇性跛行及靜息痛(休息痛)
間歇性跛行是表現(xiàn)為患者行走一段距離后,突然感到一側或雙側下肢酸脹、乏力、燒灼感、痙攣或疼痛難忍,以至不得不一瘸一拐地走路,但是休息片刻后可緩解。病變早期,體檢可發(fā)現(xiàn)下肢供血不足的表現(xiàn),如抬高下肢時足部皮膚蒼白,下肢下垂時又呈紫紅色。
靜息痛(休息痛)是下肢血管病變進一步發(fā)展的結果。就是在不行走、不運動的安靜休息狀態(tài),下肢也會因缺血發(fā)生疼痛。主要出現(xiàn)在腳趾或者足部的遠端,臥位時加劇。尤其是夜間的疼痛,以至于患者徹夜難眠。但保持下肢下垂時,則可以緩解疼痛。
4、肢端出現(xiàn)潰瘍、壞疽
潰瘍的好發(fā)部位為前足底部,一般可分為神經性潰瘍、缺血性潰瘍和混合性潰瘍。
神經性潰瘍:主要是神經性病變導致的,此種潰瘍血液循環(huán)良好,因此這類型足部一般是溫暖干燥的,痛覺不是很明顯。局部組織皮膚糜爛,有較多分泌物。
缺血性潰瘍:單純缺血所致的足潰瘍,皮膚干枯、變黑,無分泌物,無水腫。
混合性潰瘍:既有周圍神經病變,又有周圍血管病變,包含了兩者的癥狀特點。
如果出現(xiàn)了上述癥狀,我們該如何就診?部分醫(yī)院設立了多學科協(xié)作的糖尿病足診治中心,可在糖尿病足診治中心就診。若沒有設立糖尿病足診治中心的醫(yī)院,可先在內分泌科就診,再由內分泌科醫(yī)師視病情推薦相關就診科室。
那么我們會做哪些糖尿病足的篩查呢?
1、感覺評估
判斷是否有周圍神經病變造成的感覺缺失;10克尼龍絲檢查、128Hz的音叉檢查震動覺、針檢查兩點辨別感覺、棉花絮檢查輕觸覺、足跟反射。
2、周圍血管評估
觸診足背動脈和脛后動脈搏動;多普勒超聲檢查踝動脈與肱動脈的比值;ABI≤0.9提示有明顯的缺血;ABI>1.3也屬于異常,提示動脈有鈣化或者血管壁僵硬。
3、雙腳形態(tài)和功能評估
檢查足部畸形及功能障礙。
至此,在做到早發(fā)現(xiàn)、早診斷、早治療基礎上,提高生活質量尤為重要。
我們一生中,雙足走的路大約等于環(huán)繞地球5-6圈。古人云: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保護雙足,遠離足病,知“足”者方能常樂!